EN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和平新闻 > 和平新闻
关闭
名医专访| 杨迎民:中西医协同大显神功,四十年康复悬壶济世
发布时间:2025-03-07
在和平国际医院,有这样一位“康复守夜人”。他追本溯源,守正创新,立足人文,在丰富的中医康复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康复技术,用耐心、细心的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为患者带来治愈的福音。他就是——和平国际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兼康复四科主任杨迎民。今天,让我们循着艾草燃烧的星火,走进他的“脉象人生”。
 
 
“1982年毕业后我在神经内科工作,遇到了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脑卒中后没有及时康复,右下肢有严重的功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所以我开始思考,医学的终点不应只是手术台上的成功,而是患者回归生活的尊严,而这与术后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密不可分。”杨迎民回忆,于是他决定转科成为一名康复医师,帮助这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2003年,温州的康复医学还在起步阶段的阶段,杨迎民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完成进修后,抱着满腔建设一流康复医学学科的热血,通过人才引进来到了温州,成为康复领域学科建设的“先行者”之一。
 
 

“许多人认为康复是‘辅助治疗’,实际上对许多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中医康复是重塑生命的核心力量。”在慕名而来的患者中,“三瘫一痛”占了大多数——偏瘫、脑瘫、截瘫以及颈肩腰腿疼痛。

来自福建宁德的55岁邓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被诊断为脑出血,虽经抢救脱险,但遗留严重吞咽及肢体功能障碍,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入院时身形消瘦、面色晦暗。杨迎民带领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口唇闭锁训练、冷刺激疗法等现代康复技术精准激活吞咽反射,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大艾灸柱电刺激等中医特色疗法疏通经络。2个月后,他的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左侧肢功能障碍也有好转。而他的面色也变得红润有光泽,人也胖了不少,出院时家属笑着开玩笑:“康复才是最好的医美。”

 

“除了“三瘫一痛”的患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失能失智、长期卧床老人也需要康复治疗。”杨迎民表示,他所在的康复病区收治的患者中,65岁以上老人占大多数。针对老年患者的治疗,也是杨迎民团队的优势项目。半个月前,平阳的陈阿公因走路不稳、反复跌倒前来康复治疗,杨迎民将针灸、艾灸与运动功能训练、辅助机械训练相结合,让陈阿公的病情明显好转。

“中医不是慢郎中。”杨迎民说,“我们要让千年智慧插上现代医学的翅膀,为每个患者定制重生方案。”

作为和平国际医院中医康复的带头人,杨迎民自创“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中药熏洗法”,中西医互补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有效率高达88.49%;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包括“益气补肾汤联合高压氧治疗狼疮性脑病”“补气祛瘀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与影响”等,聚焦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在临床治疗中都得到了良好反馈。此外,他还与编写《新编康复治疗学及应用》《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传统中医诊断治疗学》等专著,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了浙江省“康复三十年突出贡献奖”、温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康复医学科,患者的治疗往往需持续很长时间。在漫长而痛苦的“康复攻坚战”中,杨迎民一直是患者最温暖的“战友”

35岁的赵女士因中风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一系列的打击让她难以接受,不愿配合治疗。“晚上睡得好吗?家里人有来送饭吗?”“今天的脸色好很多了,我们中医最讲究面色了,你要相信我,坚持治疗下去。”查房时杨迎民都会在赵女士病床旁多停留一会儿,针灸后的谈天成为了治疗的必备环节。渐渐的她不再抗拒治疗。从鼻饲到自主进食,从卧床到独立行走,从失语到流利说话,在杨迎民的帮助下,她终于康复,重新回归职场工作。

 
 
“在医术之上,还应该有生命的温度。”杨迎民说。在日常工作之余,他常带领团队上山下海,为偏远地区老百姓提供义诊服务,普及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等的防治。
康复,不仅仅是祛除病灶,更是在沟通中用医者之仁心叩开患者紧闭的生命之门,修补饱受病痛折磨的心,让他们重新以积极乐观的模样回归正常的生活。杨迎民始终坚信,医疗的真谛,在于编织完整的生命图景。而康复,就是那根最重要的“棒针”。 
关闭
客服中心
周一至周日 8:00 - 18:00
0577-56699999
扫一扫进入手机网站
Copyright © 温州和平国际医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20582号 技术支持:联科科技
温州市瓯海区温瑞大道和平国际医院